• 视频
    • 文章
    观看记录 清空

      今日影评 | 开学季!宝爸宝妈必看电影《学爸》!

      2025-04-05 22:54:47 52阅读

      原标题:今日影评 | 开学季!宝爸宝妈必看电影《学爸》!

      1905电影网专稿在人山人海、排队取号的画面下,电影《学爸》拉开了序幕。

      电影《学爸》讲述了4个家庭在孩子幼升小过程中,发生啼笑皆非的故事。电影上映后引发社会强烈的探讨,本期《今日影评》邀请心理专家马骋现场解析,一同打破教育焦虑。

      电影《学爸》当中的4个家庭代表了当下4种不同的家庭现状。

      家庭1号

      万茜这个家庭的特点就是“努力拼命型”:家长带着孩子努力跑。

      家庭2号

      黄渤这个家长就是“玩命”跟着跑:看到别人给孩子报班,自己也觉得不能落下。

      家庭3号

      闫妮这样的家长是“王者型”:是家长的意见领袖。

      家庭4号

      张钧甯这样的家长是“理想型”。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在综合素质教育和美好家庭环境中成长。

      接下来,我们依次打开这4组家庭的主角档案。

      1号·万茜家庭

      从万茜饰演的火嫂一家中,我们看到了他们既为了孩子也为难孩子,万茜饰演的这个妈妈,有一句台词:“所有人都在跑嘛,我不敢停。”

      万茜一家代表着现在社会上很多非常耗竭的家长。

      他们认为说,当下我倾尽全力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起跑线,但是之后他所有的这些耗竭、所有的这些压力,它是无形当中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
      2号·黄渤家庭

      黄渤所饰演的雷大力一家,展现了另一种家庭路径。

      黄渤的爱人应该是去世了,面临孩子幼升小之后,他开始从零学起了如何成为一个爸爸。心理专家马骋说道,在自己工作中遇到像这样丧偶的家庭,父母总是怀揣着愧疚感,就是“我”没有给孩子提供一个最好的完整的成长环境。

      电影中雷大力一家在崩溃的时候,我们看到他在雨中面对着计程车打不到的时候,发出崩溃的嘶吼,很多观众都认为这一段真的非常真实、心疼。

     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雷大力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很好的爸爸,但是黄渤这位爸爸也犯了很多家长都会犯的错误。就是由于自己的内在情绪过于强烈,而忽视孩子的感受,当儿子小米说出那句话:“我不需要我爸爸再求人了。”他才意识到,小米做这一切都不是为了自己的快乐,所谓的未来都是为了爸爸而已。

      其实我们最担心的孩子的懂事是来自于对家长的愧疚。

      心理学当中有一个概念叫假自体,即我为了取悦你,我为了让你开心、让你满意、让你获得幸福感,而做出的那个假的自己。如果极端的话会变成什么样呢?就比如说在职场当中,受欺负的人,我会一味的付出牺牲自己,去迎合讨好别人,那所有的这些都来自于我们小的时候那个假自体。

      3号·闫妮家庭

      《学爸》中闫妮所饰演的妈妈其实是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的真实状态,她将太多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,同时也让孩子身上的压力越堆越重,想逃离这种高压环境。

      闫妮这种“鸡娃”行为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她失败的婚姻。离婚之后,闫妮想通过孩子来证明自己对孩子是最好的,把孩子交给我是最正确的决定。所以这种心境的积累,让她不断捆紧自己的孩子,却忘了孩子其实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也有自己的想法,有自己的情绪。

      电影中闫妮家庭告诉父母们,要留给孩子自己成长的空间,要允许他们在合适的范围内“野蛮生长”,不要用自己的意志过分控制孩子。

      4号·张钧甯家庭

      张钧甯饰演的妈妈似乎是电影中最云淡风轻的一位,但她所代表的母亲其实也是充满无奈的。

      电影中,张钧甯想给孩子最好的一切,所以努力挤进各种聚会,想要融入更多圈子,积累更多人脉资源。但在这个过程中,她似乎迷失了自己,也忘记了自己的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。

      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父母而言,可能张钧甯家庭是一种理想状态,在这个理想状态中,父母们认为等到自己有了足够的经济实力、人脉资源,就能让孩子享受到最好的一切。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,有多少漂亮衣服没那么重要,能上到最顶级的学校也没那么重要,父母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。

      所以无论家长们处于什么状态,在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安排孩子的人生时,一定要先问问孩子们真正想要什么,只有这样,才能让孩子在爱里健康成长。

      成长的考试没有唯一答案

      时间马上来到九月开学季,在开学之际,《学爸》这部电影也给了家长们一个检视自身的机会。

      在当下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焦虑的社会,家长们难免会被这种焦虑的氛围所感染,给孩子施压的同时,也让自己身上背负了许多莫须有的压力。

      给孩子报的补习班不能比同事孩子少……

      孩子必须培养三个以上的兴趣爱好……

      孩子必须要上学区内最顶尖的学校……

      这些条条框框似乎已经将孩子的培养变成了一套可以复制的模版,好像只要按照最顶级的规格走完这套流程,孩子就能够成为“人生赢家”。

      但亲爱的家长朋友们,别忘了你的孩子们,其实只是想要快乐、想要自由的孩子们而已。他们有自己的喜好,有自己的想法,也有自己的人生方向。

      作为父母,我们在扶着孩子一步步大步向前迈进时,可以少一点自我意志的干预,多问问孩子的想法,多尊重他们的意见。

      父母也好,孩子也罢,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。

      千万不要让爱,成为捆绑孩子的绳索。

        扫描二维码打开

      友情链接

      本站内容均从互联网收集而来,仅供交流学习使用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,尽请通知我们,本站将及时删除侵权内容。

      Copyright @ 2023 离奇影视 版权所有

      *
      *